时间:2019-08-05 来源:乾耳听力 作者:邵大夫 点击: 次
2019年7月9日 ,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,负责统筹推进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组织实施、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。该发展战略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,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,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,努力使群众不生病、少生病。专项行动包括:健康知识普及、控烟、心理健康促进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、癌症防治等。由此可见,从国家层面对国民的身体健康已愈加重视。国民自身对于健康也越来越关注,却往往缺乏一些正确保健、预防疾病的知识。青岛助听器乾耳听力师带您了解耳朵是如何工作的,怎样能做好耳朵保健呢?
耳朵属于人体的五官之一,由于它的职责所需,身居脸部侧后方,人们对它往往并不在意。耳朵是人体唯一的听觉感应器官,它默默无闻的收集着各种声音,配合着眼睛等感知器官让人对外界有一个多维度的感受。耳朵的构造精细复杂,由外耳、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,它们就像跑接力赛一样,分工合作把外界的声音逐步传导到人的大脑。
外耳利用耳廓、耳道的特殊几何结构,像雷达一样收集着各种声音,把声音传递到中耳的鼓膜。外耳道的保健要领是:不要用硬物抠外耳道,易引起皮肤破损、出血;保持干燥卫生,进水易滋生细菌、引起耵聍结块。外耳道内的耵聍味苦,油质,能驱逐飞入耳内的小虫,捕获入侵的灰尘、细菌。正常情况下,多余的耵聍会随着人说话、咀嚼的耳部活动而排出体外,无需刻意掏抠。若感觉耳朵有闷胀感、听力下降等症状,可能是由于耵聍栓塞引起的,须就医进行清理。
中耳鼓膜接收声音后利用听骨链等巧妙构造,能将声音总共提高约27dB,基本可弥补声音传入内耳时的损失;中耳同时具有保护内耳的作用,当外界声音>85 dB时,听骨链就会通过特定的肌肉收缩来脱开彼此之间的连接(听骨链中断),以此来降低声压,从而避免大声对内耳的破坏性刺激。中耳的保健要领是: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噪声刺激,过大噪音可导致鼓膜穿孔、发炎,还易引起听骨链肌肉疲劳而使过大的声音直接传导损害内耳;当耳部出现负压感、听力下降、耳痛、流脓甚至耳朵周围出现脓肿等症状时,须尽早就医诊治。
内耳的形状类似于蜗牛的环形外壳,覆盖着一系列充满液体的管子。中耳的机械声能透过卵圆窗传导引起管内液体开始运动,使微小的毛细胞也跟着运动。这些毛细胞依此将振动转换成电脉冲,沿着听神经传送到大脑。内耳毛细胞易受噪声、耳毒性药物、微循环障碍的损害,毛细胞一旦坏死便不可再生,即使外耳和中耳功能健全能正常传递声音,大脑也无法正常接收听觉信号。内耳保健要领:远离高强度噪音、慎用耳毒性药物、预防及控制“三高”等会造成血液微循环不畅的疾病。若有突然的眩晕、恶心、呕吐,听力有波动倾向,说话老打岔、能听到声音但无法听清楚声音时,要及时进行听力测试,以判断是否存在耳部疾病。
青岛助听器乾耳听力:耳朵如同一台极精密的仪器一样,各司其职,日复一日的为人服务。乾耳的听友们在日常做好耳朵保健的同时,正确的佩戴、使用助听器,让耳朵能持久的感知到声音,保持听神经辨别声音的灵敏度,是保护残余听力很好的办法。